1、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技术载体的要求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基于顶层设计,持续演进的过程。数字化转型是跟技术体系紧密相关的,企业需要一个技术载体来承载业务上的迭代和创新。同时,数字化转型会打破企业原有的组织边界和信息边界,一个转型场景的落地往往需要涉及数个传统的信息系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沉淀的场景、模式、流程、数据都将成为企业未来核心的数字资产,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因素决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体系选型和建设上,一是不能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二是能够解决协调多家供应商实现一个数字化场景的难题,三是要能够支撑企业不断沉淀和自主掌控自己的数字化资产。
2、企业数字化架构的设计
为了应对数字化转型中的不确定性,企业首先需要有一个敏捷、开放的前台数字化能力,能够融合公域和私域的流量处理需求,支持业务的迭代创新。前台的共性特征可以在架构演进中逐渐沉淀,企业也倾向于把一些共性的和相对稳定的数字化能力共享,这就形成了企业的所谓中台。企业传统的信息系统,如ERP系统,已经是成熟且标准化的,承载着通用的企业管理逻辑,在企业架构中慢慢退居到比较纯粹的后台位置,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而个性化的部分将被隔离出来提升到中台。对于企业来说,数字化架构系统的建设不能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商,需要企业自己能够长期经营,而经营中台将成为未来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点所在。
同时,企业一个数字化转型场景相关的信息系统通常就会涉及多家供应商,需要面对多供应商协同的挑战。所以未来企业架构设计上,越来越倾向于各个不同领域的后台系统都只负责标准化的通用功能,跟中台之间实现稳定的接口,业务的差异性由企业自主在中台来集中实现和管理,通过架构分层和隔离的方式解决对接多供应商所带来的难题。企业在中台上不断沉淀自身的数字化基因,在数据中台沉淀数据资产,在业务中台沉淀业务规则,实现持续演进。
综上所述,企业需要认真考虑企业数字化平台的作为选型和设计,并关注以下四大设计要求:
1) 具有动态的数据治理和洞察能力;
2) 具有敏捷的业务过程和规则的定义能力和迭代能力;
3) 具有先进的低代码开发能力;
4) 具有强大的协同共享能力。
企业必须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数字资产并不断地从中发现价值,所以需要企业数字化平台支持自主的洞察能力。大多数企业,并不是软件企业,同时企业需要自主掌控数字化进程,持续演进、快速迭代,但又不能像专业的IT公司那样保持数量很多IT技术人员,企业数字化平台要有业务的快速定义能力,要有低代码的开发能力就尤为重要。最后,企业数字化平台需要形成很强的协同共享能力。
3、企业数字化架构的建设和运营
最后,企业需要为数字化架构的建设和运营制定适当的策略?
企业数字化架构在前台层面可以以融合共建为主。企业需要融合各类公域流量,也会有企业自己的私域流量,比如公众号、SCRM等,这就要求企业采用共建策略去融合公域和私域的技术体系。而且前台层面的应用是多样性的,可以由前台业务部门建设和运营数字化技术与业务充分融合。
企业数字化架构在中台层面势必越来越成为企业数字化组织自主掌控、持续经营、持续治理的重点,企业在立足自身技术力量的同时,还需要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产品作为基础平台,另一方面提供长期的技术咨询和关键解决方案服务。
企业数字化架构在后台层面整合了传统信息化系统,如财务、人资、资金等系统,这些系统都主要用来承载专业领域功能,系统定位和管理上尽量保持稳定和标准化,可主要采用外购和外包方式进行建设和运维,并由专业公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