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它涵盖了数据的规划、获取、存储、使用、共享、归档和销毁等全过程,旨在确保数据的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而数据准确性作为数据质量的核心维度之一,对企业的决策制定、业务运营和风险管理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数据治理周期中,保障数据准确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系统化的治理机制。
一、数据获取阶段的准确性把控
数据获取是数据治理的起点,也是确保数据准确性的第一道关口。在这一阶段,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准确性把控面临诸多挑战。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数据需求与标准
在获取数据之前,企业应深入分析业务需求,明确所需数据的具体类型、格式、精度和时效性等要求,制定详细的数据标准。例如,财务部门在获取销售数据时,需要明确数据应包含销售金额、销售数量、销售时间、客户信息等字段,且数据精度需达到小数点后两位,以满足财务核算和分析的需要。明确的数据需求与标准有助于在数据获取过程中有的放矢,避免获取到冗余、无关或不准确的数据。
(二)选择可靠的数据源
数据源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企业应优先选择信誉良好、数据质量高的内部系统或外部合作伙伴作为数据源。对于内部数据,应确保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规范、数据传输稳定,避免因系统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对于外部数据,应与数据提供商签订明确的数据质量协议,要求其提供数据采集、处理和更新的相关文档,定期对其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和审核。例如,企业在获取市场调研数据时,应选择具有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市场调研机构,确保数据采集过程规范、样本代表性强,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三)实施数据清洗与验证
在数据获取后,应立即进行数据清洗与验证工作,以剔除错误、重复或不完整的数据。数据清洗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统一数据格式等操作。例如,在处理客户数据时,可能会发现一些客户的联系方式填写错误或不完整,需要通过算法模型或人工审核的方式进行纠正和补充。数据验证则是通过设置合理的规则和条件,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检查。如在获取员工考勤数据时,可以设置规则验证员工的考勤时间是否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是否存在连续多天未打卡等异常情况,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数据存储与管理阶段的准确性维护
数据存储与管理是数据治理的核心环节,数据在此阶段的准确性维护同样至关重要。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架构
企业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架构,将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集中存储和管理。这有助于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例如,企业可以建立数据仓库或数据湖,将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统一存储,通过数据集成工具将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抽取、转换并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统一的数据存储架构还可以提高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审计性,便于在数据出现问题时快速定位和解决。
(二)加强数据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是保障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根据员工的职责和业务需求,设置合理的数据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数据。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只有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才能访问员工的详细个人信息和薪酬数据,其他部门的员工只能查看与其工作相关的部分信息。同时,应建立数据访问日志记录机制,记录每次数据访问的时间、人员和操作内容,以便在数据出现问题时追溯责任和原因。
(三)定期进行数据审计与评估
企业应定期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审计与评估,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审计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关注关键业务数据和敏感数据。例如,在审计财务数据时,可以检查账目是否平衡、凭证是否齐全、数据是否与实际业务相符等。数据评估则需要根据业务指标和数据质量标准,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量化分析,评估数据对业务决策的支持程度。通过定期的数据审计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问题,确保数据的持续准确性。
三、数据使用与共享阶段的准确性保障
数据使用与共享是数据治理的最终目的,也是数据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保障数据准确性尤为重要。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制定严格的数据使用规范
企业应制定严格的数据使用规范,明确数据使用的目的、范围、方式和责任。例如,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过程中,应要求数据使用者必须使用经过验证和清洗的准确数据,不得擅自修改或伪造数据。同时,应建立数据使用审批流程,对于涉及敏感数据或重要决策的数据使用,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备案。这有助于规范数据使用行为,防止因数据使用不当导致的错误决策和业务风险。
(二)加强数据共享机制建设
数据共享是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但数据共享过程中也存在数据准确性被稀释的风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确保共享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一方面,应明确数据共享的权限和责任,确保数据提供方对共享数据的准确性负责,数据接收方在使用共享数据时需遵守数据使用规范。另一方面,应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更新,确保各方使用的数据是最新和准确的。例如,在供应链管理中,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共享库存、订单和物流等数据,各方可以实时获取准确的数据信息,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和响应速度。
(三)开展数据质量培训与教育
企业应定期开展数据质量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对数据准确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训内容应包括数据治理的基本概念、数据质量标准、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数据清洗与验证的方法等。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数据准确性对业务的重要性,掌握保障数据准确性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应建立数据质量文化建设机制,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主动关注和维护数据的准确性,形成良好的数据质量氛围。
四、数据归档与销毁阶段的准确性管理
数据归档与销毁是数据治理的收尾环节,但同样需要对数据准确性进行管理。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规范数据归档流程
企业应制定规范的数据归档流程,确保归档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数据归档前,应对数据进行彻底的清洗和验证,确保数据无误后才能进行归档。同时,应建立数据归档目录和索引,详细记录归档数据的来源、内容、格式、存储位置等信息,便于在需要时快速查找和使用归档数据。例如,在项目结束后,将项目相关的数据进行归档时,需确保项目数据的准确性,并建立详细的归档目录,记录项目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量等信息。
(二)加强数据销毁管理
数据销毁是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的重要环节,但不当的数据销毁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数据销毁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销毁的条件、程序和方法。在数据销毁前,应对数据进行彻底的检查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数据销毁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同时,应采用安全可靠的销毁技术,如物理销毁、磁盘消磁等,确保数据无法被恢复和泄露。例如,在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换代时,对旧设备中的数据进行销毁前,需对数据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然后采用物理销毁的方式将存储介质彻底销毁,防止数据泄露。
五、总结与展望
在数据治理周期中,保障数据准确性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和动态性的任务,需要企业从数据获取、存储与管理、使用与共享、归档与销毁等各个环节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通过明确数据需求与标准、选择可靠的数据源、实施数据清洗与验证、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架构、加强数据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定期进行数据审计与评估、制定严格的数据使用规范、加强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开展数据质量培训与教育、规范数据归档流程和加强数据销毁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为企业的决策制定、业务运营和风险管理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展望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据治理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数据治理中的应用,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的智能清洗、验证和分析,提高数据准确性的自动化水平;运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确保数据在共享和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数据治理合作,共同构建数据治理生态,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协同治理,推动数据治理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数据资产管理白皮书》下载地址:https://www.dtstack.com/resources/1073/?src=bbs
《行业指标体系白皮书》下载地址:https://www.dtstack.com/resources/1057/?src=bbs
《数据治理行业实践白皮书》下载地址:https://www.dtstack.com/resources/1001/?src=bbs
《数栈V6.0产品白皮书》下载地址:https://www.dtstack.com/resources/1004/?src=bbs
想了解或咨询更多有关袋鼠云大数据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客户案例的朋友,浏览袋鼠云官网:https://www.dtstack.com/?src=bbs
同时,欢迎对大数据开源项目有兴趣的同学加入「袋鼠云开源框架钉钉技术群」,交流最新开源技术信息,群号码:30537511,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DTStack